全校各单位: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贯彻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进一步深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把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来,特制定本意见。
一、充分认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个性化、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坚持能力为重,成为我国中长期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以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为基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思维和自主创新创业的能力和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的竞争能力和择业能力,成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和当务之急。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对成贤学院来说,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是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走特色发展道路的需要,是促进教学改革、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优良学风形成的需要。学校各院部、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二、大力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举措
(一)明确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原则和总体目标
1、工作原则
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为重点,以坚持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普及和提高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训练与竞赛相结合、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相结合、学生社团活动与创新创业活动相结合为原则。
2、总体目标
构建高效有序的工作平台,完善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丰富功能互补的教育资源,落实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把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创造和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良好机制与氛围,大力推进校、院两个层面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整体构建符合成贤学院实际、体现成贤学院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取得更多的学生创新创业的标志性成果。
(二)构建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体系
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培养结合起来,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起来,设置“三个平台”,
建立贯通、互动、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体系。
1、设置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平台包括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复合知识模块、认证课程模块。
基础课程模块:面向一年级学生开设实验实践入门课程及包括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类课程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模块,在通识选修课程中独立设置必修的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在实践环节中独立设置必修的创新创业实践环节;旨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工程意识、科学方法等方面的训练。
专业课程模块: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地融入专业教育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专业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观念、原则方法和精神指向,提高专业课程在能力形成中的功效;开发开设创新理论、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课程和实践环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加强专业基础和专业主干课中的综合实验、课程设计、项目化教学等实践环节,要加强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开发,重构实验课程体系及实验项目内容,减少传统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探索型实验,既要体现专业培养的基础性、阶梯性、实用性,又要体现综合性、交叉性、先进性。
复合知识模块:拓广现有辅修专业的专业覆盖面和学生覆盖面,为学生提供一个形成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在跨学科专业学习中获得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展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促进专业交叉与知识复合。
认证课程模块:开设适应产业、行业和职业发展需求的国际认证、行业资格认证、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课程模块,供学生自由选择,获得认证证书后可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建立认证课程替代方案内课程或环节制度,做到课证结合。在国际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通过各种权威认证能够学到实用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上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形成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平台,发挥第一课堂在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主渠道作用,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强调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强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验实践课程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
2、搭建多类型的创新创业课外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课外实践平台包括各层面的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创新创业性课题立项等。
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充分依托校、院两级创新创业实验室和团委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心,以创新实验室作为学科竞赛活动平台,设立一批学科竞赛基地;以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以及团委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心作为学生创业活动平台;将创新创业竞赛纳入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立竞赛培训替代方案内课程或环节制度,做到课赛结合;在已有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营造竞赛活动氛围,扩大竞赛活动范围,丰富竞赛活动内涵,提升竞赛活动层次,在学校和院部两个层面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竞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动手实践和创新活动中来。
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创造条件,加强实验室特别是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使实验室成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开展研究与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基地,课余时间也逐步为学生开放相关实验室。创新创业实验室实行“项目化管理”机制,创新创业实验室项目可以和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课题研究、创业训练与实践紧密结合,也可以与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紧密结合。
创新创业性课题立项:启动“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立项计划”,建立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践、创业训练与实践课题申报、立项与评审机制。采用项目申报立项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配备指导教师,学生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提出课题立项申请;创新实验室项目负责人选拔组织学生组成项目团队,经申请立项审批后在创新实验室进行项目研究和实践。
指导学生建立各类科技类社团及体现专业特色的学术社团或兴趣小组,开展科研活动或“小制作、小设计、小发明、小实验、小论文”活动,有条件的社团或兴趣小组应选取有一定水平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立项研究。
3、完善多功能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训平台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训平台包括学校各层次双创教育实践平台、学生创业模拟与实践园、校企共建基地、技能培训基地等。
学校各层次双创教育实践平台:结合我校学科优势与专业特色和江北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产业领域,学校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力度,在现有实验室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学校、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建的方式,重点建设集成电路、建筑艺术、商贸物流、土木与交通、制药与化工等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结合工作室、大创平台、学科竞赛平台等,形成多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学生创业模拟与实践园:建立“大学生创业模拟与实践园”,通过园区规划、制度建立、场地支持,为学生打造一个全新的创新创业实训空间;通过学生自愿申报、团队(项目)指导部门推荐、专家评审的工作流程确定入园项目团队,对于入园项目团队学院加以指导管理和政策支持;鼓励和扶持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学生以学科专业的项目为依托,成立学科交叉、年级互补的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开展创新创业模拟与实训活动,开展真刀真枪的创业实践。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启动“校企共建大学生实训基地合作计划”,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契合点,加强合作、广泛交流,建立学校与企业互通的渠道,探索并形成多种形式的、富有工科院校特色的“校企共建”新模式,如“工学结合教育基地”、企业到校内建设若干实训基地(如“课堂与实训点合一”的学做合一基地、“实训与生产合一”的校企合一基地、以及“毕业设计与开发研究合一”的教研合一基地等)、学校到企业建立现场教室,与企业共建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企业员工培训基地等。
技能培训基地:建立一批学生技能培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各项专项技能,帮助学生取得职业技能证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三、积极完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统一领导,学校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布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审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制度,统筹全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决定重大事项及年度经费预决算。
2、理顺工作职责
建立学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以下简称校双创中心),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统筹负责学校的创新创业工作。中心设有管理委员会作为中心的决策与咨询机构,由校领导、教务处、学生处、组织人事部、财务处、发展合作处、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及相关专业负责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高管、投资人、知名专家等组成,也是一个由多方共同参与的专门管理机构;该机构负责制定创新创业相关制度与政策,包括产学企研人员互聘、互借、互用及资源共享的制度和创新成果转让与收益分配等相关制度;提出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与经费预算,通过多层面的激励政策与机制,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创新创业,组建结构合理且具有一定创业经验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校双创中心办公室作为校双创中心的常设执行机构,主要由教务处、学生处和团委的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做好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包括校创新创业工作的组织安排,相关部门、院部的协调,落实校双创中心管委会委托的事项,贯彻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所需服务等。
教务处为领导小组秘书单位和校双创中心办公室的挂靠单位,负责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的组织协调工作。具体负责以下工作: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培养方案中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课程的组织和管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加强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促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阵地,切实把教学重点转到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上;加强学校各层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规划、建设与管理,加强各学院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统一管理学校各类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各层级的创新创业竞赛,组织好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和学术讲座。
学生处负责创业政策的制定,学生创业就业相关工作的开展,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加强学校创业就业基地建设与管理,校创业园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创业团队的管理;积极与各类社会企业接触,拓展校外企事业资源,为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与实践基地;整合校内外创业导师资源,为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培训、指导工作,举办创业讲座。
院团委负责创新创业政策宣传、协助有关部门和相关院系做好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的宣传、组织、发动与管理工作;负责校内创意创业赛的组织、“挑战杯”等校外创业大赛的推荐、指导与组织;指导学生建立各类科技类、创业类社团及体现专业特色的学术社团或兴趣小组,“成贤讲坛”的日常组织安排,举办创业大讲堂,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文化氛围。
人事部负责制定和完善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政策制度和激励机制。
有关职能部门要制订和完善相关实施细则,加强协调和管理,扎实有效地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安排专人具体负责本单位的创新创业工作。按照学校要求就本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做出规划,制定落实措施,积极引导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辅导员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和参加各项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培养与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应发挥积极作用,积极参与组织各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成贤讲坛”要积极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创业成功人士、校内外专家学者来院举办讲座、报告、丰富多彩的课外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等,开阔学生的视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每年举办不少于6次全校性学术讲座或创业讲座,介绍当今科技技术发展动态以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创业成功经验等;各学院举办不少于4次介绍相关学科发展情况和人文知识的学术讲座或创业讲座。讲座要求做到有计划、系列化。
3、完善激励政策
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学校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用于大学生创新课题立项、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学生创业模拟与实践、各类讲座等活动经费。“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接受社会资助,对于出资5万元以上的社会资助者,可获得专项基金冠名权。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所有经费纳入学校统一管理,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秘书单位负责基金的预算和日常管理。
完善工作激励机制。完善学校工作考核制度和相关奖励办法,将各部门和教师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情况列入年度考核内容。对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给予奖励,并在职称晋升和各类评比中给予政策倾斜;对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获奖、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进行奖励。
附件1: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2: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二〇一九年二月十八日
附件1: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许映秋
副组长:董梅芳 王 荣 戚 易
组 员:孟正大 唐小平 姜宁光 魏丽玲 潘明烽
附件2: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
主 任:孟正大 唐小平
副主任:孙 亮 潘克修 沈冬生 陶建国
秘 书:李 刚